English

世纪末的绿色

1998-02-07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一位编辑的名言正在流行:对于中国的出版界,绿色读物是“本世纪最后一个文化制高点”。的确,世纪末的出版界,出人意外地出现了一个环保书籍热。我们曾经感叹,在中国环保始终只是一个科技界的话题,环保书籍只是科技专著或科普读物。没有想到,出版界忽然就绿色扑面、绿意盎然了。

在这一热潮中,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吴国盛主编的《绿色经典文库》堪称重量级的扛鼎之作。它将近世尤其是20世纪以来深刻影响人类文明的“绿色圣经”网罗备至,翻译引进,从而适时地为世纪末中国的绿色运动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富的文化营养。这又不仅是指它的创意和容量,尤其是指它的价值和功能。和许多普及环保知识的读物不同,它将环境保护纳入了人类思想文化的进程,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工业化和现代化与自然的关系等各个层面考察和反思现代文明,从而将环境保护提炼上升为激动人心的绿色思想、绿色文化、绿色哲学。

第一批推出的15部绿色经典中,外国作品11种,中国作品4种。仅只看书名已令人有“大快朵颐”之感:梭罗的《瓦尔登湖》、缪尔的《我们的国家公园》、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康芒纳的《封闭的循环———自然、人与技术》、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委托编写的《只有一个地球》、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麦茜特的《自然之死———妇女、生态与科学革命》、罗尔斯顿的《哲学走向荒野》、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我们共同的未来》、都宁的《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以及我国学者马寅初的《新人口论》、曲格平的《我们需要一场变革》、唐锡阳的《自然保护区探胜》、徐刚的《伐木者,醒来!》。这其中有些书早已在中国登陆,例如80年代初,作为《走向未来》丛书之一的《增长的极限》。但当时几乎没有多少人意识到它的“绿色”,而视为西方经济学界的标新立异之言。更早之前,《瓦尔登湖》和《寂静的春天》也曾在中国出版,前者被视为是一部自然主义的优秀散文;后者则是一个小范围中的科普读物,很少有人知道,它在美国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性的绿色运动的先声。今天,在当代中国和人类共同的发展困境中,重新阅读这些经典之作,当不难认识这一新的文明发展演化的脉络。

发达国家自70年代兴起的绿色运动,已经成为20世纪末最深入人心的全球性运动,并将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社会、政治和文化主题。这种对传统工业化道路和现代化模式的批判性反思,直接指向了一种新的文化和新的文明———以绿色为标志的新文化和新文明。其实,不仅对于出版界,而且对于20世纪末的中国和世界,绿色文明都是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制高点。新世纪的曙光已经出现,我们正沐浴在一种全新的照射之中。

由于中国特殊的人口压力和资源约束,中国的发展困境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紧迫性众所周知,它有可能成为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制约。中国遇到的问题不仅是对中国的挑战,也是人类文明所面临的共同挑战。我们曾经对“太平洋时代”、“中国世纪”有许多热情的期待。现在,我们可以认识的是,在人类文明面临巨大转折的关键时刻,中国从传统现代化模式中的“突围”,开辟走向现代化的“绿色通道”,是她可能对世界作出的真正重要的贡献。而我们现在已经可以感到的,则是《绿色经典文库》对这一进程独特的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